首页 栏目首页 > 渠道 > 正文

【黔进先锋 贵在行动】美丽乡村入画来 || 贞丰县对门山村实施“党建+”推进乡村振兴

季夏时节,贞丰县龙场镇对门山村天蓝水清、茶香四溢、村庄整洁,茶山满眼绿意恣情铺展,醉了游人眼。近年来,对门山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,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和作用,通过党建+产业、党建+人才、党建+治理、党建+文化,实现了产业强、队伍精、治理优、文化兴的华丽蜕变,努力走出了一条具有对门山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。


(资料图)

对门山村新农村

“党建+产业” 激活发展“新引擎”

发展特色产业。对门山村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、气候优势,找准发展“路子”,因地制宜发展“一长一短、一叶一果”特色产业,建成4500亩的“贞兮”黄金芽、白茶产业基地,带动全村480户农户种植茶叶2100亩,提供采茶、除草、炒茶等岗位,解决就地就近就业2万余人次,年发放土地流转费80万元、劳务费用220余万元,村集体年收益20.5万元,4500亩茶园实现总产值1700万元,生产效益突出,产业增收明显。

对门山村千亩茶园基地俯瞰图

盘活闲置资源。针对闲置的对门山村坝区蔬菜大棚,想方设法盘活闲置资源,积极引进贵州柿纪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圣女果产业,让村民实现“土地流转赚租金,入园打工挣薪金”,带动群众增收致富,实现在家门口就业。目前,发展圣女果种植基地200亩,为村民提供就近就地就业2000余人次。

对门山村蔬菜基地

实现农旅结合。对门山村依托4500亩茶园基地、200亩圣女果基地、1000亩蔬菜基地,探索出“一村三品”产业发展模式,借力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建设,全力推动农旅一体化发展,配套建设产业路、亮化工程、观光栈道,重点打造茶产业、蔬菜产业、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农旅融合发展综合体,把农旅一体化产业打造成为对门山村一张靓丽的名片,吸引游客到对门山村打卡拍照,一幅美丽的乡村田园画卷正徐徐展开……

“党建+人才” 建强振兴“领头雁”

夯实组织基础。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。对门山村牢固树立“人才是第一资源”理念,蓄人才之水,养发展之鱼,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发展。注重选优配强村级发展“领头雁”,从本土大学毕业生、致富能手中优选想干事、能干事、干成事的优秀人才进入村两委。目前,8名村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下,其中,大专及以上学历6名,占比75%。

专家对茶叶管护进行指导

储备后备力量。注重青年干部培养,把本地种养大户、养殖能手、能工巧匠、回乡创业人士、退役军人等“土专家”“田秀才”作为培养后备干部的人才库,着力选出敢担当、善作为的村干部,有效解决乡村干部人才结构不优、能力不强等问题。目前,储备13名村级后备干部,村级力量不断加强。

布依姑娘采摘茶叶

强化人才培育。围绕建设“领导班子好、党员队伍好、工作机制好、工作业绩好、群众反映好”的“五好”党支部思路,以生产标准化、操作规范化、产业品牌化为目标,培育出一批农村土专家、科技示范户等实用型专业人才,造就了一批有技术、有见识、会经营、擅管理、懂操作的新兴农民。目前,对门山村开展茶产业发展培训210人次、农业机械化技能培训21人次,大力鼓励6名农村致富能手、外出务工能人返乡创业,着力提升人才技能,搭建发展平台,为乡村振兴赋能。

“党建+治理” 激发治理“新动能”

提升网格治理能效。对门山村深入推进“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”基层治理机制,全村划分7个党建网格,在党支部下设置5个党小组,推选57名联户长。依托网格化管理,在微信群、QQ群收集群众民意诉求,排查各类矛盾隐患,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18件,成功调解矛盾纠纷5起,形成“小网格、大服务”的工作格局,确保“小事不出网格、大事不出村”。

全国文明村镇

强化人居环境整治。对门山村探索基层治理模式,以“垃圾转运”“污水治理”“宜居农房改造”以及“五小园”建设等,村容村貌不断提升,居住环境更加宜居。以“文明在行动,满意在贵州”活动为契机,组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32次,宣传引导群众养成文明乡风,不断增强群众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,基层治理取得明显成效,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。

整齐划一的农家小院

发挥示范带头作用。深入推进“党员积分制”管理,党员带头参与基层治理,选出5名“党员示范户”,有效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。建立文明积分超市,实现积分制管理,通过“一月一评比”“一月一兑换”的模式兑换奖品,有效激发群众在环境卫生、平安建设、公益志愿服务、乡风文明的积极性,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。

“党建+文化” 焕发文化“新活力”

传承铜鼓文化。对门山村少数民族占全村总人口的43%,民族文化底蕴浓厚,注重文化保护,利用村里古老宅院建设铜鼓馆;同时,将非物质文化遗产“铜鼓十二则”改编“村规民约十二则”,传承保护好铜鼓文化。组织开展文娱活动,发挥独特文化优势,全方位展示“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铜鼓十二则”魅力,领略千年铜鼓文化。

对门山村“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铜鼓十二调” 来源于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

传承“布依民族文化”。丰富完善文化设施,结合群众兴趣爱好和少数民族喜爱乐器的特点,组建铜鼓队、广场舞舞蹈队、山歌队等文娱队伍,在民族传统节日期间开展文艺演出活动。今年以来,开展2次文娱活动,山歌对唱3场,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,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足感。

用好多元文化。发挥省级“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”、国家级“全国文明村”和“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”的牌子作用,融入铜鼓文化、地域布依民俗文化、红色文化和以茶文化为主要元素的传统文化等,打造多元文化亮点,积极探索文化发展新路子,依托黄金芽和白茶两大茶产业品牌,通过讲好茶故事、把好茶品质、传承茶文化,大力招商引资,鼓励办企经商,助推对门山村建设美丽家园。(文/ 韩静 徐国勇 图/ 贞丰县融媒体中心)

来源: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

责任编审:文国坤 窦芷若

本期二审:魏浩然 彭原清

编务终审:郭连军

声明

关键词:

最近更新

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

Copyright © 2005-2023 创投网 - www.xunjk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联系我们:39 60 29 14 2@qq.com
皖ICP备2022009963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