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栏目首页 > 渠道 > 正文

【从橄榄绿到警服蓝】马福玉:汇聚2000多“平安帮手” 共同打造“花园城”

“多亏马警官带领社区、物业及时赶到消除了火灾隐患!”7月6日上午,武汉市武昌区南湖街道华锦社区的居民们纷纷在业主群里点赞!

居民们口中的“马警官”名叫马福玉,今年59岁,是武昌区公安分局南湖街派出所民警。1999年,他从部队转业参警,2016年调入南湖街派出所担任社区民警。8年来,马福玉积极探索政府主导、企业主体、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的基层治理方式,以群众身边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,汇聚起2000多位“平安帮手”,形成“共同缔造”强大合力,将昔日的“远郊机场”打造成平安幸福的花园城。今年以来,辖区社会面刑事有效警情为“零”,电诈警情同比下降45%,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探索“5545”组织体系

老小区焕发新生机

“我之前在刑侦战线工作,刚来社区时觉得工作应该相对轻松,但一上手才发现压力很大。”马福玉回忆。

华锦社区是一个集经济适用房、商品房、廉租房为一体的综合性社区,居住着4706户、1.2万多名居民,治安情况复杂,管理难度大。“刚来时,不时会有居民为鸡毛蒜皮的纠纷吵闹到警务室来,事儿不大,却很难调解,有时一调就是一整天。”马福玉说。

▲马福玉和志愿者正在社区检查安全隐患

为了全面掌握社情,马福玉拿出军人的作风,每天在社区里转悠,白天上门入户走访,晚上街头巷尾巡逻,可汗水流了不少,收效却不大。“该吵的还是吵,矛盾纠纷并没有减少。”马福玉说。

化解纠纷和隐患最好的办法是早发现、早介入、早解决,维护安全最好的办法是防患于未然。

马福玉除了是社区民警,还是社区副书记。参加社区党建工作的过程中,他和社区群干一起试行了“五户为邻、五邻为里、四里为格、五格为网”的“5545”组织体系,根据辖区居民人口数量及分布,由辖区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担任的11网长,48格长,173里长,815邻长主动认领 “信息宣传”“邻里互助”“治安巡逻网”等岗位,共同办好居民群众房前屋后楼上楼下的事。

“大家都是社区的安全巡查员。”社区副主任张红娟说,马警官把小区各个支部和志愿团队的治安巡查排班被列成表格,清晰标注每天的负责人,每日工作完成汇总各类安全隐患情况,及时整改消除隐患。“前不久,大家在巡查中发现一楼栋有电动车飞线充电,反馈后立即清除,类似的事还有很多。”

“我的残疾老母独自外出后,一整天都没回,又联系不上,这可怎么办啊!”7月7日凌晨4时许,正在睡觉的马福玉突然接到了辖区居民谢先生打来的电话。他立刻赶到所里,连夜调看视频,通过3个多小时的视频追踪,终于在南湖沁康园附近发现了谢先生母亲的踪影。随后,他和家属一同前往寻找,上午10点多,终于找到了老人。“马警官,您放弃休息,饿着肚子查了几个小时的视频,帮我找回了母亲,谢谢您!”事后,谢先生非常感动,给马福玉发来信息。

共建综合调解平台

将矛盾化解在社区

新时期如何借鉴和发扬 “枫桥经验”?马福玉的办法是,紧密依靠街道社区、小区物业、辖区企业和各类社会组织,通过搭建综合性调解平台,共同帮社区居民解决问题,将矛盾纠纷排查在社区,化解在一线。

他和社区群干一起调动流动党员的积极性,组建起“老红帽”“巧姐姐”“法律帮帮团““睦邻医疗队”等志愿服务队,志愿者们常年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、积极参与小区治理。

▲马福玉在社区警务室工作

“这闸机一装,就挡了我的门,叫我以后怎么做生意?”去年10月,华锦小区物业准备在大门口安装智能闸机,此举能极大提升小区的安全保障。却因为安装闸机会占用小区大门口部分商户门前的区域,引发部分商户不满。

为了做好解释、化解矛盾,马福玉与社区、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反复沟通、协商,多次优化安装方案,把影响降到最低。同时,又带领多方工作人员连续数日逐一上门,耐心细致地为每个商户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,通过多方联动、共同做通了每个商户的思想工作。10月18日,华锦小区大门口所有商户均签字同意安装智能闸机,成功消除社区矛盾纠纷。

“这每天夜半歌声的,吵得人睡不着觉,马警官你来看看吧!”2019年夏天,华锦花园涉毒人员郑某(化姓)释放回来后,整日游手好闲,经常半夜喝酒闹事,唱歌扰民,小区居民敢怒不敢言。马福玉获悉后专程上门和他沟通。

“我唱歌又不犯法!你管得着吗?”一开始,郑某态度强硬。“小郑,歌唱是不犯法!可半夜会吵到街坊邻居呀!”马福玉劝道。“我就想发泄一下!”马福玉耐心询问后得知,郑某回来后因为没有工作,生活没了来源,所以心中不快。于是,马警官带着他一次次到街道、社区说明情况,成功帮助他办理低保手续,从此,郑某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。马警官的关爱极大地温暖了郑某的心,他对马福玉说,“感谢您,我也想回报社会!”从那以后,郑某像变了个人似的,不但主动配合社区工作,还积极加入了志愿者队伍,帮助社区网格员开展各种志愿服务工作,赢得了街坊们好评。

汇聚80多个微信群

守护居民的“钱袋子”

“如果能介入得更早些,也许她就不会有损失了。”谈起那次电诈预警拦截,马福玉至今仍有些遗憾。

那是2021年4月的一天傍晚,马福玉接到上级预警指令:辖区居民陈女士(化姓)疑似遭遇电信网络诈骗。他立刻拨打陈女士的电话,却一直占线。马福玉又联系其丈夫和父母一起寻找,2个多小时后终于在小区附近的一个广场找到了仍在打电话的陈女士。“此时,她已经转出了1万多块钱,正准备再转10万元,被我拦了下来。”马福玉回忆。

▲马福玉正在警务室为流动人口采集信息

防范电诈,仅靠民警一个人远远不够。为了守好居民的“钱袋子”,马福玉积极组织、发动群众。如今,在他的手机里,有80多个社区的业主、商户、企业、志愿者等各类微信群。“这么多群,我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,我平时盯的就只有10几个群。”马福玉说。每天,他都会把警情通报做成“反诈日历”,发到这10几个群里,再依靠网格员和各个群主第一时间转发扩散,做到人人知晓。

同时,马福玉还最大限度争取街道、社区的支持,依托街道、社区组织开展的各类党建、文艺活动,充分加入公安元素,用可见、可触、可感的方式将防火、防盗、防诈骗等工作宣传到每一户、每个人,切实提升华锦社区居民的防范意识和能力,有效减少发案。

2022年,华锦社区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评为“全省百佳社区居民委员会”。

原标题:《【从橄榄绿到警服蓝】马福玉:汇聚2000多“平安帮手” 共同打造“花园城”》

关键词:

最近更新

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

Copyright © 2005-2023 创投网 - www.xunjk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联系我们:39 60 29 14 2@qq.com
皖ICP备2022009963号-3